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

观首届性别平等剧比赛

文/梁友瑄


性别平等,说易行难。在日常生活中,性别议题其实随处可见,尽管国内有不少组织在推动各种性平意识提升活动,然而不管在职场、公共空间、家庭或学校等地,性别歧视案例可谓俯拾即是。

为什么?不,我们并不习惯问为什么,在填鸭式教育制度底下成长,只有答案和结论。也许不会反思正是造成性别歧视、霸凌事件肆虐的缘由,如何长期耕耘性平意识,逐渐凝聚社会共识以缔造性别友善的空间?这件事也许比追逐空泛的2020年宏愿更值得重视。

2011年12月4日,是马来西亚性别平等运动的重要里程碑。在这一天,第一届槟州中学生性别平等戏剧比赛在刚启用不久的槟州表演艺术中心开演。这个由槟州良好施政及性别平等协会、槟州华教事务协调委员会主办,路人甲表演社承办的比赛,期许以戏剧推广性平意识,在校园内播下性平意识的种子。[注1

槟城的戏剧活动颇频繁,境内也常举办各式的戏剧比赛。性别平等戏剧比赛和其他比赛不同的地方是强调剧本需以性别议题为主,但主题呈现不受限制,可采用现有剧本、改编或创作剧本。另外,参赛者赛前需参加主办单位举办的性别平等工作坊,确保学生对相关议题有基本的认知。

今年总共有四个参赛队伍,分别是钟灵独中戏剧研究会、U.灵、我很艺术剧团以及孔圣庙中华中学戏剧研究会。

钟灵独中呈现《被蒸发的男孩》,用非写实的手法表达“在爱面前,众生平等”;U.灵的《男人启示录》,诉说花花公子用情不专,隔天醒来变成女生后面对困难而忏悔;我很艺术剧团的《马航,在浓雾里起飞》呈现的是两个女生追求梦想,而她们的梦想,是对女性而言较遥不可及的飞机师;中华中学的《红》,则是认为月经会带来霉运的大男人竟得面对月事来潮的痛苦,叙述月事期间的心路历程。

由于受邀担任此次比赛的主审,我不但很高兴有机会见证这个时刻,也希望能尽一己之力,趁这个机会为这个比赛做更详细的记录与反思。

四队在手法呈现、剧情铺层和表演技巧和上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不会在这个环节多做表述,而想要聚焦在主题呈现上的讨论。(在视艺术教育等于美工课的大环境底下,这个环节如果要多做评述,将会是另外一篇长文了。)

这一次的参赛队伍仍普遍局限在性别框架中思考性平议题:如在角色设计一环,《被蒸发的男孩》虽意图以隐喻手法表述主题,但在角色对爱慕对象的描述中亦不免落入了“男的帅,女的美”的偶像剧选角方式,然而,难道爱情就只能为帅哥美女服务?

《男人启示录》中,剧组对花花公子的描述可见受到许多连续剧的影响,导致角色相对刻板;花花公子变成女人后,他较阴柔的男性朋友反而较能接受他的改变,另一位较阳刚男性友人的则背离、唾弃他,但为何个性阴柔的男生看来总是比较容易包容他人?如果学生导演们可以在角色设计上就突破既有的传统观念,会不会更有冲击力?

再来,剧组们普遍对女性面临困难的心境刻画过于简单:《马航,在浓雾里起飞》意图凸显职场性别歧视议题,但因为事前研究功课不足,削弱了整部剧的主题意涵,导致主题失焦。另外,剧中有女主角被轮暴的情节,但编导没有描述女性遭轮暴后的心境,女主角随即恢复了开朗活泼的个性,这个设计突显了编导对性暴力的认知不够深入。

《红》的编导在思考月事对女性造成的困扰以及被传统社会歧视的心境不够深刻,相信这多少是因为该剧组以男生居多。

另外,在题材的选择上,四队队伍普遍都选择了相对比较安全的题目,没有挑战主流社会所谓的“敏感”议题。举凡未婚怀孕的单亲小妈妈、跨性别者、性工作者、同志遭霸凌等议题,都还没有剧组将之搬到舞台上。

然而,责怪这些中学生参赛者不够勇敢是非常不公平的,他们的选择,歧视正好反映了我们的社会对性平意识的讨论和认知,总体来说不够深入。

尽管如此,可以看见中学生们有机会以这个平台就性平议题作更深刻的思辩和讨论,以戏剧表演进一步体会“性别即是政治”,窥见性别的社会权力关系运作,借此反思自己的生活,从而改变自己对性别议题既有的刻板印象。于是就有了《红》剧正值青春期的小男生们毫不羞怯的拿着卫生棉在舞台上大声介绍各种牌子的流量和质问观音娘娘为何月事来潮就是不干净,不能入庙祭拜。这看似一小步的举动,何尝不是深耕性平意识的一大步?

戏剧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除了培育审美能力,戏剧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常是反映社会现况重要的一环。创作者窥见生活中许多攸关性别歧视的细节如何造成别人不舒服甚至严重伤害他人自尊,而将之化为情节搬上舞台。

若有更多性别议题的不同角度思辩在舞台上搬演,观众随着不同角色的境遇走入剧中人的内心,随着角色的心情起伏同喜同悲,这个社会的同理心就会多一点,我们就离性别友善的社会更近一些。

成熟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应当获得平等的对待和尊严,进步的社会需要更丰富、犀利、不说教和具有美感的艺文想象。

有了第一届槟州中学性别平等戏剧比赛,除了希望比赛能持续举办,也希望这个比赛可以发展成全国性比赛。未来的未来,期许有更精彩、多元、大胆、犀利的好戏陆续上演,挑战观众的既有思考,松动那些造成歧视的“传统”价值,才能逐渐凝聚社会共识,真正尊重每一个和自己不同的人。

注释:

注1]比赛详情请参见“路人甲表演社”面子书页面。

本文原刊于《独立新闻在线》,2011年12月10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