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星期五

酷儿朋友的逾越/愉悦人生

文/杨洁


亚方,是我认识十年的老友。在认识的第五个年头,他跟我出柜了。他说,一开始对男生有好感,甚至有情欲的时候,他非常讨厌那种情不自禁的感觉,觉得自己很怪异、不正常。试着与女生交往过,可是总是不及与男生在一起时的感觉深刻。
   

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

观首届性别平等剧比赛

文/梁友瑄


性别平等,说易行难。在日常生活中,性别议题其实随处可见,尽管国内有不少组织在推动各种性平意识提升活动,然而不管在职场、公共空间、家庭或学校等地,性别歧视案例可谓俯拾即是。

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

电影中的女人

文/梁友瑄


看电影除了是个人爱好,还要放在更大的社会脉络检视,它也是集体行为,因此电影普遍被认为对观众具有社会与心理的影响。前苏联革命舵手列宁就曾说过:“电影是最重要的艺术活动”,因此二十世纪的政治人物喜欢用电影来影响甚至“教育”大众,这些早已是见怪不怪的事。
 

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

情欲议题的公与私

文/傅向红


由于公共治理和政策辩论能力贫瘠,自十三年前巫统党争及安华被革职以来,马来西亚政治斗争日趋恶劣低级,政治人物的情欲(sexuality)[注1]问题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廉价武器(实例太多,在此不赘)。

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

反同性恋的论证问题:自我与现代政治

文/曾剑鸣


同性恋(homosexual)是什么?为什么“同性恋”会被视为是“问题”而“异性恋”则不然?“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首先就意味着必须成为有待认识的对象。人们是基于这个认识才有所谓的立场。任何立场若非建基妥当的认识,将流于独断或偏见。
 

2011年11月15日星期二

女人回教化修辞与政治现实

文/傅向红


有关女人穿着的明争暗斗,不仅出现在阿兹莉娜与琳达之间或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之间,甚至一直是巫统与回教党之间,或是自由现代国家(liberal-modern state)与基本教义主张 (Fundamentalist)两股论述之间,相互较量回教化成果(extent of islamization)的政治场域。
  

2011年11月14日星期一

自由选择与价值冲突

文/傅向红


阿兹莉娜今年三十二岁。她从小学习包裹头巾(tudung),她说这是尊敬族人、传统、信仰和女性身体的基本表现,是可兰经允许的适当衣着(modest dressing)。作为一名事业忙碌的药师,她声称自己从来没有忘记“女人的本份”,她认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妻子和妈妈,丈夫和孩子的生活起居全靠她一手张罗。她经常出没购物广场和游乐场,添购一家人的生活用品和增进亲子关系;她定时祷告,为家人和自己祈福。阿兹莉娜深感幸福,感恩于阿拉,满足地周旋在家庭、事业和宗教之间。

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谁说我们是少数?

文/彩虹性别学会


争取性多元权益的“性向自主”活动被警方打压后,引起社会极大的争议,支持“性向自主”者认为,少数人的人权也应被尊重;反对者则认为,这社会不应为一小撮“离经叛道”的人而付出“社会代价”。支持者和反对者的立场对立,但有一点论述却出奇相似,无论反对或支持,都将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视为社会的少数。这预设背后大有问题,有必要理清。

2011年11月9日星期三

子宫颈癌疫苗知多少:科学与性别省思

文/杨洁


10月出炉的2012年财政预算案指出政府将拨出5000万元予国家人口及家庭计划发展局,实行全国免费注射人类乳突病毒(HPV)疫苗计划,届时预计将有30万名13岁以上的女性在此计划下受惠。此消息一出,主流媒体报导、政府官员、自翎代表妇女利益的组织或发言者都纷纷支持这项计划,并赞许政府关注妇女的健康与权益。
    

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

为爱/癌义卖

我们的朋友王妤娴,以社工为志业,十几年来协助不少受暴妇女及弱势者,尽心尽力,甚至劳心劳力。如今,她的母亲患上癌症,得自付庞大的医药费,超越她所能负荷。

助人者,人恒助之。为此,我们义卖,所得皆交给妤娴,以期应付部分医药费。义卖物品上都标明售价,请将款项放入捐款箱。如果您认为物品值得更高的价格或能力许可,不妨付出更高的款额。当然,也欢迎直接捐款而不取走物品。

感激不尽!

彩虹性别学会、mksow以及陆续加入的朋友们
 
义卖地点:月树 Moontree House, No. 6, 1st Floor, Jalan Panggung, 5000 Kuala Lumpur. 
联络电话:03- 2031 0537
营业时间:10 am ~ 8 pm(星期二休息)

2011年9月21日星期三

搭巴士一二事:城市移动的性别政治

文/杨洁


身边的朋友问起“你怎样去上班?”我每次答完“搭巴士”,就会看到对方惊讶的表情。接着的问题就会是“你不买车?”或者“你什么时候要‘出’车?”我的回答是“出了车,就会被车‘绑’住了。”
   

2011年9月5日星期一

摧毁蔡细历的不是偷情光碟

文/傅向红


从性爱光碟在南马流传,演变到蔡细历召开记者招待会,现身承认自己就是光碟主角,不过是短短的四天时间,却让我们看出蔡细历的智慧和勇气。相较于那些以各种方式闪躲丑闻的高官政要,蔡细历以透明、积极态度回应,在马来西亚社会肯定赢得不少回响和尊敬。

2011年8月20日星期六

宽容看待性/别多样性

文/吴欣怡


2011年7月18日,登州高等法庭以“出生时之生理特征,法律无相关规定,以及顾虑社会观感”等理由,驳回阿丽莎法哈娜(Aleesha Farhana)在性别重置手术后申请更换身分证名字和性别。这不是唯一案例,今年初太平高庭也曾以无相关权力无为由,拒绝宣判并驳回一名来自吉打的申请者要求变更身分证性别。

2011年8月2日星期二

走过709:穿透霸权阳刚的柔软姿态

文/杨洁


709前晚,家人拨电给我,一边耳提面命地嘱咐我不可以去709集会,一边一再确认我是否真的会去。为了不让他们担心,我当时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709当天,走在茨厂街,远远看见眼前的苏丹街已有游行的人潮,口号的呐喊声在耳边轰轰作响,一种莫名的激励与感动的疙瘩在心里流窜。这时电话响了,是父亲。我硬着头皮接了,父亲问我在哪儿、做什么,那时,我撒了第二个谎言。挂上电话的刹那,我觉察到或许父亲是知道我在街头的,即便不知,那喧嚣的口号声还是让电话的另一头听出蛛丝马迹的。阻止上街头,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只有我一人面对这样的难题。

2011年7月15日星期五

旅游部,你选择了另一边

文/王妤娴


女导游险被性侵事件震惊马来西亚社会,曝露了旅游界的阴暗面,也让女导游协会成为风波的焦点。探讨这个议题前,让我们问一问,女导游协会是什么组织?为什么会旅游界会有这样一个“女权组织”?
  

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

划勾打叉的轻蔑:省思妓女的受害与加害形象

文/杨洁


日前,警方在槟城扫黄行动中划勾打叉兼链锁被扣押女性的做法,引起妇女权益组织、非政府组织与其他党团非议,批评该程序是未审先判,且违反人权,这些组织也指出被扣女性可能是人口贩卖的受害者,且手无缚鸡之力,不应遭到二度伤害与粗暴对待。而槟州总警长阿育耶谷的回应则是,其程序是为了鉴定被捕者身份,以及防止“狡猾”的女子逃脱,同时促请非政府组织应该顾及那些光顾夜店人士的妻子心情与处境,而不是只批评警方执行任务。
  

2011年6月26日星期日

生産医疗化

文/杨洁


春假回家的时候,与一位怀孕的中学同学碰面聊天。谈起准妈妈的心情,问她紧张吗?她的回答印象很深刻。“因为是第一胎,又龙凤胎,我真的很害怕自己不够力气,所以才要剖腹产。现在每天都很紧张,担心小孩还没到预产期就要出来,我怕根本没力气生,我真的怕会在家里生出来……”说完,她忍不住笑出来。“你有打算自然产?”“我本来是要自然产,可是知道是双胞胎,就没有信心了。剖腹产很贵,有考虑私人医院自然产,现在只能折衷去政府医院了。”“对自然产没信心?”“我很怕痛,担心生第一个出来的时候,已经用完力气了,我想一鼓作气一次还可以,第二次我没办法想像,没经验不敢冒险,所以就跟医生说我一定要剖腹,虽然我也听说剖腹的伤口比自然产恢复得更慢……”“一开始不考虑政府医院是因为?”“政府医院太多人,而且过程很粗鲁,你进去生小孩感觉不好,而且听说缝伤口就跟私人医院差很多……”另外一位同学也分享,自己第一胎在政府医院生之后,第二胎就拼命存钱借钱都要去私人医院生。她说:“去政府医院生小孩,好像生小孩机器……”
  

2011年6月25日星期六

消失的身体——谈原住民产妇

文/杨洁


三八妇女节的前一天,我出席了一场“当代性别、身体与医疗工作坊”,阅读与讨论的议题包括子宫颈癌疫苗争议、母乳成份检测、精子与霸权阳刚气质关系……同时,也看到了一篇关于砂拉越原住民孕妇因医疗延误难产而死的报导。越发接触台湾产妇生殖的研究,其文献当中重新省思的是产妇在生殖过程是否牵涉“过度医疗化”而导致妇女“去身体化”的结果,再比对原住民产妇盼不到医师、得不到救援的情景时,两照妇女所面对的生殖与医疗关系处境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011年6月24日星期五

性骚扰的共犯结构

文/杨洁


1970年以前,“性骚扰”一词还未出现,当女性(受害者不限性别与性取向,但大部分受害者仍然以女性为主)面对言语与非言语的侵犯逾矩的行为感到不适、害怕、恶心的时候,要描述自身的遭遇或者找人协助,经常面对无法言说的窘境。“性骚扰”的定义,其意义在于要社会去正视“此权力不平等关系里一方罔顾另一方的意愿所进行的有关性的言语与行为”不仅是侵害身体自主权的违反法律与正义之事,更是一种父权机制下严重的性别歧视表现;避免像过去将之视为“芝麻小事”,抑或者“不可外扬的羞耻”。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第二性的女性气质

文/杨洁


最近回教裁决理事会决定禁止女性展现男性化的举动和打扮。该理事会主席拿督阿都苏谷尔表示这种男性化举动与打扮,不但违反天性,也否定女性权利。另外一则新闻是保安人员撞破两男同志“胡搞”,保安人员指出他们都长得很壮硕,但却因害怕而哭得唏哩哗啦跟小女人没两样。

2011年6月22日星期三

隐形的暴力逻辑

文/杨洁


过了十点后的台北夜晚,我敢一个人走去街上的7-11,也敢一个人从外头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可是这样地自由行动回到马来西亚的街道,我却怯步了。走在台北的街道,并不完全没有警惕心,然而心情还是自在地,脚步是可以踏出去的。但是,大马的10点钟夜晚,我是不用考虑独自一个人出街了。

2011年6月21日星期二

挥走恐同症的彩虹旗

文/杨洁
 
 
9月27日是台湾同志大游行,我传了一封简讯给9月生日的双性恋/同志朋友:你今年的生日礼物是我冒着风雨、拿着牌子、走上街头。朋友说那是份很美的礼物。
              

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

从“单亲妈妈”看“贫穷女性化”

文/杨洁


最近雪州政府表示要推出“单亲妈妈电子登记系统”与“2008-2012年雪州女性行动蓝图”,这两项计划都由雪州福利、妇女事务、科学资讯及技术的行政议员罗西亚负责。另外,民政党妇女组也表示设立7项改善单亲妈妈生活负担的计划,计划主要是通过技能训练让单亲妈妈可以拥有工作与收入。槟州单亲妈妈福利协会主席拉蒂法则呼吁政府必须关注单亲妈妈与小孩的居住问题,尤其是当他们申请政府廉价房屋所遭遇的困难以及政府缺乏设立单亲家庭庇护所的问题。
      

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

为什么你要的是“女佣”?——性别、家务劳动与帮佣

文/杨洁


截至2007年9月底的统计(资料来源:2007年10月11日《东方日报》),大马合法移工人数为202万1,099人,当中家庭帮佣人数亦高达31万7,937人。这些数据证实跨国迁移现象在全球化的脉络下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移工的流动在资本主义运作逻辑下更是象征一种跨国资本流动的形式与现象。Christine B.N.Chin(1997)In Service and Servitude: Foreign Female Domestic Workers and the Malaysian “Modernity” Project著作中,特别处理跨国家务劳动者在大马现代化发展中,是被放置在“商品化消费”的位置。

2011年6月17日星期五

省思千依百顺俱乐部观点,揭开文明伪装的父权思维

文/彩虹性别学会


甫成立的“千依百顺俱乐部”引起社会哗然和抨击,大部分人视其为廿一世纪的“奇闻”。这种看“奇闻”的心态,忽略了一个事实:该俱乐部看待女性身体、地位和性的观点,是典型的父权/男权观点,而此观点仍然是社会上普遍遵从的。父权观点长久以来视女性身体为“性物”,女性的地位为从属和服从,女性没有也不能拥有情欲,这套观点从来没有离我们而去。“千依百顺俱乐部”不是奇闻,而是真切反映了社会现实。

2011年6月13日星期一

性/别运动与自由民主运动:一起打,分开走

文/傅向红


前言

1999 年,国内妇运团体在第十届大选主动提出《妇女改革议程》,供各党各派候选人及其他民间团体签署背书,以示改革国内性/别[注1]权力结构的决心,并成立“女性候选人行动”,派遣妇运老将Zaitun Kassim代表民主行动党竞选士拉央(Selayang)国会议员。有别于1980、90年代,妇女团体所扮演的压力团体角色,该次行动显示妇运主动、积极介入政党政治,参与扩大自由民主的两线策略。
                     

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

筹集实现梦想的资本

文/傅向红
 
 
《因为有梦》是章瑛参与政治与国会辩论的日志,也是她个人呼唤两性平权的纪实。除了记录她个人的内在成长,《因为有梦》也反映章氏以女性身份参政所面对的重重结构性障碍。

2011年6月9日星期四

怎样才能捍卫“女性的尊严”?--从保护策略到坚持差异

文/傅向红


半年前我曾经在〈关于女性的回教化修辞与政治现实〉一文(刊于2003年5月9日《东方日报》名家版)分析指出,女人的身体为巫统和回教党的道德竞技场,同时也是两党拉票的手段。现在,我要比较我们的父权国家与妇女团体对女人身体的看法,以便进一步扩大和深化“身体政治”(Body Politics)的讨论,然后再连结“身体政治”到“女性的尊严”的讨论上。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同性恋何以是“问题"?

文/傅向红


青少年的生活跟成人一样,有欢乐也有禁忌。上周六《东方日报》在A19版报导的青少年,显然触犯了某些社会“禁忌",才会引起老师、精神科医师和记者们哗然。然而,如果那位老师在闯进厕所那一刻,发现正在互摸身体的两位同学是一男一女,我想社会尽管会哗然,但不一定会把那两位触犯“禁忌"的同学视为精神有问题,可能顶多被视为血气方刚或无知而已。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女导游为什么不投报?

文/曾丽萍


观察近期备受关注的“与司机同房,女导游险遭强奸”事件,发现各责任单位,如旅游部、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马来西亚导游理事会、大马旅游同业协会等,皆不约而同表示,自2009年6月1日实施禁止旅游业男女员工同房指令以来,从未接获任何投报,以致于相关单位无法追查及对付违法的旅行社。此种说法,明显把监督、举报甚至举证之职,推给受害且弱势的受雇者,把相关单位应负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2011年6月6日星期一

怎样面对性教育?——以国民服务性教育经验为例

文/王妤娴


双沛感恩教育团队创办人庄双华因在小学性教育讲座中把从事婚前性行为者形容为“狗男女、奸夫淫妇”,而在网络上备受抨击。他惊觉事态严重后将短片连夜撤下,并公开道歉。尔后,评论界、辅导界、教育界纷纷“性致勃勃”地讨论性教育课程内容。

2011年6月5日星期日

沉默身体的呐喊:我要性自主,不要性压迫

文/杨洁


台湾朋友看到马来西亚电视播放的娱乐新闻,女明星只要穿稍微低胸的衣装一律打上马赛克,觉得很不可思议,好奇地问那泳衣模特儿的广告怎么处理。只要官方认定伤风化、与性讯息有关的电影画面一律删剪,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家附近的盗版光盘商店都有一刀未剪的原装版,甚至还有不同国家的A片选择。

2011年6月4日星期六

母亲是最好的照顾者?——育儿的理想与现实

文/杨洁


马来西亚的生育议题总是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例如:1960年代实施的家庭计划纳入国家发展计划以因应当时经济危机的问题,另外,1984年新人口政策(New Population Policy),鼓励妇女生育五个小孩,并于2100年达致7000万人口是为了扩展国内市场与劳动力以发展经济。夹带着资本与发展主义的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进步、繁荣、和谐”的意识打造总是与女人“可怀孕”与“可劳动”的身体捆绑在一起。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妇女节一百周年纪念有感:女性更安全、更自由了吗?

文/王妤娴


今年是国际妇女节一百年周年庆,欢庆一百周年之际,让我们回头看一看,马来西亚在性别平权,消除性别歧视、性别暴力方面做了什么努力,走了多远。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司法途径能保障被性侵者吗?

文/王妤娴


处理性侵犯/强暴个案的这些年来,遇过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当案主或案主的家人,问我“我们应不应该报警”。或者一些亦是从事助人工作行列的朋友们,遇到了家庭内性侵犯的案例(例如被自己的父亲/继父/兄长,被家中的长辈性侵的案件)。

2011年5月31日星期二

婚姻里的改教行为与影响

文/王妤娴


2010年11月12日,联邦法庭拒绝让印裔兴都母亲莎玛拉(S Shamala)出庭,与印裔回教徒父亲加亚甘德斯(M Jeyagandesh)争夺两名孩子的抚养权。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查基领导的五司在当天一致接受加亚甘德斯所提出的初步反对,即莎玛拉无权出庭,因为她正面对藐视法庭的控状。这意味着,上诉庭交予联邦法庭解答的五个重要问题并没有获得解答。

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

再论交通规划:性别化移动的支配

文/张溦紟


前文《交通规划:窥探移动的权力支配》论及,并非所有人或族群拥有均等的移动机会和权力。除了前面讨论甚多的执政集团和政商利益集团,在交通规划和汽车市场等场域占有主导性的位置之外,我们亦可加入更多的社会变项(如年龄丶经济收入丶教育程度丶性别丶职业丶性取向……)到移动或都市公共交通的讨论中。这将有助于我们看见不同使用族群近用各种交通资源的状况和限制,以及个别的特殊需求。

2011年5月29日星期日

离婚与司法正义

文/王妤娴


每一年,妇女援助中心都接到将近1500通求助热线电话。这1500通的求助电话中,近70%需要法律援助,求助者想了解离婚的法律程序、孩子抚养权、赡养费等法律条规。我们的社工常需要做的就是,为她们解答对家庭民事法的疑惑,为她们寻求法律援助。

2011年5月28日星期六

为你抵御生命寒冬的庇护所

文/王妤娴


“这里是什么地方?”“你们的地址是什么,我要到你们的中心去。”

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

家暴法中的暂时保护令

文/王妤娴


马来西亚家庭暴力法在1994年通过,原先曾因政治压力而搁置。这股政治压力来自保守派人士,他们一直认为家暴是家务事。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士,特别是回教徒家庭,认为回教法庭审理所有“家庭”事务,他们不赞同制定概括所有人的家暴法。

2011年5月25日星期三

保护、歧视与平等

文/傅向红


“性别平等”一词在马来西亚社会并不新鲜,且有不少人认同。但是对于如何落实性别平等,不同群体似乎有不同看法。近日国内女导游提出旅游公司安排男女职员同房乃是性别歧视问题,便是一例。

2011年5月24日星期二

何止“不雅字眼”?

文/曾丽萍


“直民小学性教育”短片事件获各大华文媒体大幅报导,主讲人庄双华被迫出面道歉,网友普遍不满其道歉内容,庄氏道歉似乎也是为了息事宁人,不见诚意。大家的焦点都放在庄氏的言词,各报章也把事件定调为庄氏讲师引导学生说出“不雅字眼”的不当做法,我却想提醒大家,“不雅字眼”背后的社会学意涵,更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深思。
  

2011年5月23日星期一

坤中改制乃乾坤之战?

文/傅向红


吉隆坡坤成女中拟于百年校庆后招收男生,师长丶董事纷纷支持赞好,同时也引起不少校友反弹。后者乃坤成女中多年培育出来的女子,在国内外各机构单位谋就者皆有,听到有人以“平衡心智论”,主张母校改制招收男生,很多校友大概心理异常不舒服,因爲她们大都可以以身作证,身为女校体制的产物,她们身心并未不平衡。就连坤成女中校长魏瑞玉女士,本身也是槟城槟华女中毕业的优秀生。

2011年5月22日星期日

体制并不能保护她们?

文/王妤娴


本南支援组织 (Penan Support Group)、亚洲论坛(FORUM-ASIA)及亚洲原住民女性网络(Asian Indigenous Women's Network,简称AIWN)于国会推介砂拉越州本南族女性遭性侵害事件的独立调查报告后,本南族被压迫议题再度浮上台面,即使平时不太关注原住民课题的朋友及媒体,纷纷开始对本南课题感兴趣。

2011年5月21日星期六

为什么本南人不报警?

文/王妤娴
  
  
2010年7月6日,本南支援组织(Penan Support Group)、亚洲论坛(FORUM-ASIA)及亚洲原住民女性网络(Asian Indigenous Women's Network,简称AIWN)于国会推介砂拉越州本南族女性遭性侵害事件的独立调查报告,揭露再有七名本南族女性遭当地伐木工人性侵害的新个案。

2011年5月20日星期五

强暴法、刑法原则与女性主体

文/傅向红

  
妇女团体与律师公会针对强暴法的修正案所引发的争议,对某些人来说,就好像一部两性之间的“闹剧”(2006年6月25日《东方日报》的头版头条新闻标题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也是性别平等概念开展以来就“上演”的连续剧。

2011年5月17日星期二

孤单的孕育:国家与医疗化的身体

文/杨洁


女人顶着“母爱是天生自然”的母性光环,怀胎十月,“静待”着新生命的诞生,“静观”着孩子的成长,直至含饴弄孙,任劳任怨的女人一生算得上功德圆满。那孕育生命的身体如此地静谧,碰上资本劳动市场召唤、父权式母职要求、性别化政策影响与女性自主意识觉醒,既粗暴又隐晦地交织一块,构成了不再圆满的形象,溢出了冲突、压抑、反抗与顺从的身体。

2011年5月16日星期一

母职:拥抱之或扬弃之?

文/傅向红
  
   
周前,《东方日报》的〈总编连线〉,叶月眉(简称叶)所撰〈欢迎妇女回归家庭〉一文,提到“对倡导妇解运动的人们来说,妇女回归家庭是不可理喻的‘倒退’”。笔者不晓得到底是哪一国哪一派别的妇女解放运动给予叶如斯“坏”印象,倒是想趁此提出不同流派女性主义者对母职(motherhood)的分析, 一方面用以回应叶对“回归家庭”的看法,另一方面则是厘清“妇运”对家庭及照护工作的看法,因为叶要“妇女回归家庭”,不外乎是为了赞扬为母者告别职场悉心培育教养孩子是“值得喝采”的牺牲。

2011年5月13日星期五

性别启蒙

文/曾丽萍


中学时念女校,那时有一些学姐打扮得很男性化,头发剪得短短,和一般女生不太一样,大家叫她们tomboy。常常听到很多小道消息,比如某某和女朋友在厕所亲热,谁和谁分手,谁追谁之类的。虽然同性恋在学校是公开的秘密,但是保守的校方不曾安排过任何性别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性取向的多元性。于是大家对于校内的同志族群,是抱着好奇又不愿接近的保留态度。那时的我实在搞不清女女关系到底意味着什么,老师不教,当年要接触同志电影或小说又何其困难,“同性恋”三个字,像是蒙着一层黑色面纱,充满诡异的神秘感。
 

2011年5月12日星期四

身体的自在

文/曾丽萍


泡温泉对很多台湾人来说是平日休闲保健的活动,但对于我来说,泡温泉是自我突破的重大目标,想实现,却没那狗胆。

2011年5月10日星期二

数码离婚有何不可?

文/傅向红


“talaq丶talaq丶talaq",穆斯林已婚男性只要向太太发出三次“talaq",就可以提出离婚。马来西亚伊斯兰社会还在激烈争辩这个课题,而一些回教社会,如阿联酋早就实施数码离婚 (digital divorce)。

2011年5月7日星期六

维纳斯的激情

文/傅向红
 
 
《激情维纳斯》(Delta of Venus)是美国导演Zalman King 1995年的作品。

2011年5月5日星期四

2011年4月30日星期六

产假:从妇女利益到政策公共化

文/杨洁


全国银行雇员职工会(NUBE)从3月8日妇女节发起“母亲九十天产假”万人签名行动,并计划在6月6日将募集到的签名与备忘录提呈予政府,争取修改1955年劳工法令:将(女)雇员享有六十天有薪产假增加至九十天。

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

女性固打制的两难

文/杨洁


2月,全国公共及民事雇员职工会总秘书阿末沙发表谈话:公共服务及行政人员职位有越多女性出任决策者职位的趋势,会对国家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且违背国家制定“女性决策权占30%”的目标。妇女团体与组织代表纷纷出来谴责阿末沙言语充满性别歧视,并呼吁我国应不分性别,依据能力和绩效来开发人力资源,反倒认为阿末沙有违2004年8月所公布的决策层至少要30%女性担任的国家政策。